西京學院“探索橋梁之美 筑夢強國之路”實踐團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將橋梁為載體,圍繞“八水繞長安”的歷史淵源來開展,將文化與建筑相結合,以沉浸式體驗為主線,前往西安古代橋梁遺址-沙河古橋遺址以及廣運大橋等數十座現代橋梁實地觀摩學習,科學普及橋梁知識,宣講橋梁文化和歷史,開展了為期5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期間共計開展線下活動6次,線上推出視頻1期,線上線下受益人數達3000余人。
活動開展前期,實踐團隊長高佳宇與指導老師彭晶蓉老師多次開展動員大會,合理分配團隊成員工作,進行前期搜集關于西安的橋梁資料,篩選適宜實踐地點,制定合理路線,制作相關橋梁以及古橋遺址的明信片,充分準備實踐所需物資,為接下來即將開展的實踐活動做充分保障。
第一站:探索現代橋梁之旅
我們沿著灞河的足記走訪了元朔大橋、跨渭河大橋、廣運橋等數十座現代橋梁,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明白了橋梁的多種結構、形式、種類。我們了解了特定橋梁應用于特定水域,才能更好的發揮出橋梁的性質。這些橋梁編織灞河之美,缺一不可,它們的意義在于它們不僅是連接道路的通道更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藝術的體現,以及連接人心的紐帶。
第二站:尋覓古橋梁遺址
我們來到了沙河古橋遺址,通過科普,我們了解到沙河是古灃河的主河道,是古灃水橋,在秦建咸陽以后,秦先后建起了橫橋(中渭橋),再加上秦穆公在灞河上建的灞橋,與現在的沙河橋構成了秦咸陽城周邊主干道的一個基礎。沙河橋的建造過程,不僅是一個高超而復雜的橋梁工程技術問題,也是古人對水文地理、土壤地質等自然環境的理解認識,是對當時政治、軍事、經濟形勢的綜合把握、權衡。正因為有這種眼光與意識,從沙河橋開始延伸的國內交通線,最終能與境外的交通道路相對接,形成連接世界三大洲、連接東西方的偉大通道——絲綢之路。今天,在遺址周邊,文旅目的地聯結起的古今文化,沉浸式文旅場景的創新發展,都成為一座座無形的“新橋”,為西安構建出了更大的發展格局。
第三站:參觀跨灞河·水流路大橋施工現場
通過實地參觀和工程師深入淺出地講解,我們了解到流路跨灞河大橋工程是西安東北部跨區域發展的重要交通道路工程,項目建設對于帶動國際港務區與主城區北部經濟發展,促進灞河兩岸一體化高品質、高質量發展,為西安市構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推進交通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快“北跨”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也明白了橋梁設計的基本原理、最新技術以及實際工作中的挑戰和解決方案,讓我們對于知識有了具象化的了解,為未來的學習研究和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站:走進西安市政設計院有限公司
我們參觀了多個設計項目的工作現場了解了從項目規劃到實施的整個流程,讓我們對市政設計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通過設計師的細致講解,我們明白了每一個小的設計對于整個工程都有不可或的作用,我們應該認真細致的對待每一個處構件。
第五站:參觀長安大學交通博物館
通過老師的講解與分析,我們知道交通館陳列展覽采用實物、文獻、模型、圖片以及視頻信息等方式,展現了交通發展歷史、交通與人文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實物等相關信息。通過學習,我們了解每一座橋梁的建成,都凝聚了設計師們的智慧和汗水,也體現了他們對城市發展的深刻理任擔當。
第六站:宣傳橋梁文化
我們不僅對于實踐團成員科普橋梁專業知識,讓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橋梁本身,還對市民宣講橋梁歷史文化和日常養護知識,通過橋梁文創產品或養護資料的發放,讓市民感受橋梁的文化和魅力,提升市民對橋梁建設的興趣和日常維護的重視。
第七站:拜訪《西安的橋》作者喬廣安
通過喬先生的講解,我們了解到每一座橋梁都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感受到了橋梁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這不僅是一次文化探尋之旅,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探索橋梁之旅,宣講橋梁歷史故事,科普橋梁文化知識。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的宣講內容涉及西安古橋遺址等歷史文化的挖掘,也通過古橋與現代橋梁的對比,增加了西安作為旅游城市的文化符號,讓西安的橋梁故事與風景被更多人知曉,在傳播西安橋梁文化的同時促進橋梁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增強全民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實踐團成員從自身出發,增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為將來投身土木工程行業打下堅實的職業基礎。
實踐團在西安多地親身感受“八水繞長安”上道道飛虹的雄渾壯闊,領略中國橋梁飛速發展、一躍龍門的雄姿;體會橋梁建設者吃苦耐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人初心;激發創新創業、守正創新、迎難而上的專業思維;親身感悟橋梁建設的巨大變遷,從中加深土木專業自信,汲取前進力量,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