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先行、半定勝負’是戰爭真理,古今中外22個典型戰例就是最好的例證……”初夏,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百米長的浮雕墻前,一位精神矍鑠的老教授,腰間別著擴音器,頭戴麥克風,正激情澎湃地為學員們講解墻上的戰例,同時回答學員們的提問。這位老教授就是任教35年的劉分良。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2017年,全軍院校調整改革全面展開,劉分良所在的原后勤學院,成為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改革強軍的時代召喚下,一系列急難問題需要破解,“在聯合作戰背景下,后裝一體理論體系怎么構建?新的指揮體制確立之后,怎么體現聯合勤務?”為了找到破解之道,學院上下一致認為需要構建聯合勤務新學科。學院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編研組,任命劉分良為主編,融合各專業優勢,集智探索聯合勤務學的理論體系。
“最難的是對概念的界定!眲⒎至蓟貞。雖然只有四五十個字,但他對每一個字都反復推敲,從分工收集資料到組織充分討論,再請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廣泛研提意見,圍繞概念定義召開的各種專題咨詢評審會有十余次。歷時兩年,一部專門論述聯合勤務相關問題的教材《聯合勤務學》應運而生。教材提出了“聯合勤務”的概念、總結了“聯合勤務”形成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勾畫出了“聯合勤務體系”,在國防大學組織的第一批理論體系建設教材評比中斬獲一等獎。劉分良說:“這是我做過的最有挑戰性也最有意義的事情!
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強調要“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學模式必須向戰改革。面對這場中流擊水的大考,劉分良主動挑起重任,掛帥教學督導組組長。他帶頭申請參加戰區的聯合作戰指揮試點,深入了解戰區聯指后裝保障要素,對新的作戰需求了然于胸,再以調研成果反哺教學。作為督導組長,劉分良經常扎到一線聽課、查課,及時反饋年輕教員授課的問題,把自己幾十年備課教學的經驗無私傳授。他作為重要骨干探索的“六種教學模式”獲評2023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全軍教學成果一等獎、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為深入探究現代戰爭后勤與裝備保障機理,作為一名“老后裝”人,劉分良敢啃硬骨頭,通過梳理古今中外戰爭史的戰例,以鮮活的歷史把后勤與裝備保障之道研透講活。為了能夠拿到更多一手資料,劉分良常常熬夜鉆研,周末也都泡在圖書館里。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他主編的《先行戰典》重磅推出,書中分析了91個經典勤務保障戰例,系統撰寫了對多種戰爭形態的規律性認識和每種專業勤務類型對當代戰爭的啟示!斑@本書是部隊聚焦備戰打仗,結合戰史深入研究戰法保法的珍貴寶典!睂W員王軍說,這本書已成為基層部隊研究打仗的重要教材。
劉分良在三尺講臺一站就是35年,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軍校教員淡泊名利、潛心治學、苦練內功的不懈追求。他緊緊跟隨著改革強軍的步伐,在強軍新征程上闊步向前、以戰領教、向戰而師。
(本報記者 劉小兵 本報通訊員 耿鈺淋 楊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