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性服務業是服務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產業,包括餐飲、住宿、零售、美容美發、維修服務、物業管理、健康保健、教育培訓、娛樂休閑等。近日,國家統計局商洛調查隊在涉及生活性服務業的26個CPI調查網點中開展走訪調研,結果顯示:商洛市區生活性服務業商戶普遍存在招工難、用工難問題,行業發展仍需多方發力。
技術服務崗位招工難
國家統計局商洛調查隊本次調研走訪了26家生活性服務業商戶,其中,零售業(超市、商店等)4家,占比15.38%;住宿業(酒店、旅館等)4家,占比15.38%;餐飲業(飯店、外賣送餐等)4家,占比15.38%;居民服務業(家政、洗浴、理發、美容等)14家,占比53.85%。
基礎工資較低、專業技術工難招。調研發現,九成商戶表示存在招工難、用工難問題,主要體現在技術服務崗位上招工難,這主要是商洛市區服務業市場體量小,經營業務相似性高,但人才總量少,熟練的專業技術工較少,不易招到;商戶與技術工對工資待遇的想法有差距,技術工心理工資起步較普通工高,商戶出于縮減人工成本考慮,較難支付高預期工資來留住人才。
新人培訓期長、獨立工作上手慢。調研發現,八成商戶表示招錄新人培訓上手時間較長,普通崗位一個月可以獨立服務,但專業技術崗半年都難以出師。隨著科技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性服務業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生活性服務業崗位注重與消費者溝通和交流,而新人往往懼生,初入職場無服務理念與經驗,對服務行業認識落后,工作不夠嚴謹細致。
求職人數較少、年齡結構分化明顯。調研發現,九成商戶表示生活性服務業求職人員少,20歲左右年輕人和50歲以上中年人居多。除了維修服務、外賣、快遞等技術較高、對體力有要求的行業外,大部分生活性服務業的求職和就業人員多為學歷較低的年輕人和靠打工增加家庭收入的中年人,且女性較多。年輕人對工作期許較高,穩定性較低,人員流動較快,而中年人受身體素質影響,難以承受過長的工作時間,因此限制了商戶的經營發展。
多措并舉多方給力
生活性服務業直接面向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物質、精神生活消費品及服務,其產品、服務用于解決消費者生活中各種需求。因此,向優發展的行業環境,整體品質較高的服務水平,一定程度上能為城市居民帶來幸福、滿足的生活感受,從而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打造城市宜居形象。
應雙向整合,打通就業崗位與求職人員通道,推動就近就業。建議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通過政策支持勞務派遣中介公司向正規化、專業化發展;將生活性服務業商戶納入人才市場就業單位名錄庫,不論大小和規模;整合商洛市區城鎮、鄉村有工作意愿人員名單,實現就業崗位與求職人員資源共享、信息互通。
加大財政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用工福利待遇,幫助穩定就業。建議金融機構采取簡化流程、發放專項貸款等方式精準支持,由政府出面穩控商鋪租金價格,重點緩解生活性服務業商戶現金流壓力,保障生活性服務業商戶健康穩定發展;加大檢查力度,促進利好政策與就業人員基本待遇掛鉤,保障就業人員基本權利,增加就業人員收入。
建設良好營商環境,堅定商戶持續發展信心,促進崗位穩定。應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著力放寬生活性服務市場準入條件,鼓勵對外學習,鼓勵創新行業進入市場,激發市場活力和競爭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高效、優質的營商環境。加強政務服務保障,簡化生活性服務行業在繳納社保、養老保險等政務事項的審批程序并提高辦事效率,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