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日前,商南縣制定出臺了《商南大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進一步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商南縣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大力支持創新發展,縣財政設立3000萬元民營企業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于緩解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加大納稅大戶獎勵力度,激勵企業升規入統,建立梯次培育體系,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對獲得中央和省上認定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縣財政局協助申報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政策補助。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選擇一批專業基礎好、創新意識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成長型企業,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制定縣級“鏈主”企業評選、認定和管理辦法,對認定的“鏈主”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建立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清單,實行“揭榜掛帥”機制,加快一批“卡脖子”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持續加大產業用地收儲力度,積極探索“標準地”等供地制度改革,結合項目投資強度、產值、稅收等指標,按比例給予企業獎補。
商南縣著力解決涉及民營企業權益的突出問題,讓民營企業安心經營、放心發展。幫助民營企業完善法定手續,開展民營企業遺留問題專項服務。用足用活中小企業紓困基金、企業轉貸互助基金、縣域振興批量貸等金融政策,擴大基金規模,引導金融機構依法下放授信審批權限,實施精準化、差異化信貸政策。推動專利權、商標權、股權、機械設備、應收賬款等質抵押融資,推廣稅銀合作模式,將“稅銀互動”由“線下”向“線上”拓展,實行年審制、循環貸等還款方式,促進民營企業以信換貸,支持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開展無還本續貸業務。建立健全縣委、縣政府領導與民營企業家早餐會制度、民營企業家列席重要會議制度、政銀企座談會議制度、民營企業解困機制,建立健全縣級領導包抓聯系重點企業“定期研判、匯報交賬、及時回應”長效機制,深入實施“一企一策”幫扶制度,圍繞審批、立項、用地、融資、用工、產銷等難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紓困解難活動,幫助企業減輕負擔和壓力。穩步推進工商聯和所屬商會改革,健全部門與企業溝通交流、意見征詢、政策反饋機制,確保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反映問題有渠道,解決困難有途徑。
同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促進民營企業健康成長。壓縮企業手續辦理時間,簡明各類惠企政策執行程序,開展“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商事集成注冊等改革。依托12345服務熱線與“陜企通”一站式服務平臺,開通“商南民企之聲”服務熱線電話,提供全天候便民熱線、辦事查詢和綜合投訴等服務。建立加強民營企業家警示教育和有效監督長效機制,對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創新發展方面的工作情況,納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圍。設立商南籍企業家回鄉投資“一站式”服務平臺,對回鄉投資重點項目和企業,列入營商環境重點監測范圍,實行掛牌推進和全程跟蹤服務,設置回鄉投資幫辦代辦、一網通辦、跨省通辦等行政許可事項服務專門窗口,為回鄉投資者提供“一對一”幫辦代辦服務,激勵鄉黨回鄉創業。建立民營企業評議行業部門活動考評辦法,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將考核結果作為各鎮辦、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在全縣上下營造大抓民營經濟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