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做好“土特產”文章,強化產業鏈建設,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茶菌果、藥畜菜、酒水魚”9大特色農業產業做大做強,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商南縣加大茶葉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和推廣,計劃實施低產茶園改造提升1萬畝,新建標準化生態茶園2萬畝,推動茶產業與文化康養、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綜合效益。強化基地管理,計劃改造提升老果園1000畝,促進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支持養殖企業(合作社)新建養殖基地、擴大養殖規模、開展肉制品深加工項目。加大中央財政銜接資金支持產業發展力度,重點支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產業鏈開發。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升產業精深加工能力和產品附加值。鼓勵發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發展縣域范圍內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多種主體參與的融合模式,實現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穩定、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帶動發展產業、資金資產入股分紅、吸納務工就業、托管代養、訂單農業、幫銷產品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戶增收。對財政資金和幫扶資金支持的經營性幫扶項目,建立聯農帶農工作臺賬,推動經營主體通過訂單生產、托養托管、產品代銷、保護價收購、吸納就業、資產收益等方式,使脫貧群眾嵌入產業鏈分享更多收益。
同時,強化產業發展技術支撐和金融政策支持。加強與國家科技特派團及科研院所的對接合作,建立一批重點試驗站和農業技術示范基地。大力培育鄉村產業創新主體,引導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入鄉人員和高素質農民、“田秀才”“土專家”創新創業。進一步完善產業技術服務工作機制,優化產業發展指導員隊伍,創新技術幫扶方式,加大高素質農民及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多途徑、全方位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引導縣域金融機構把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優惠政策重點用于鄉村產業發展,探索推行氣象指數、產品價格、農業災害等特色農業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鼓勵農民購買農業保險,提升農業風險防范水平。持續落實小額貸款政策,積極推廣實施“富民貸”,積極創新“茶葉貸”“園區貸”“生態貸”等特色信貸產品,積極開展“秦嶺生態資源平臺”試點,推動綠色貸款、生態保險、綠色擔保等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