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賀小民)7月8日,筆者從山陽縣水利局獲悉,近年來,山陽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扎實履行治水管水政治責任,認真落實河長制工作要求,協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推動三級河長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落實,有力保障“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緊扣“一個鏈條”,壓實三級河長責任。山陽縣擰緊縣、鎮、村河長責任鏈條,堅持高位謀劃抓部署,召開縣委常委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河流“清四亂”、問題整改等工作6次,審議《金錢河流域綜合規劃》等發展規劃6個,確保各級河長肩上有責任、履職有方向。堅持鏈條推進強管控,建立縣級河長包流域、鎮級河長包轄區、村級河長包河段“三包責任制”,落實各級河長“三包責任制”,實行問題“發現-交辦-整改-核實”閉環機制,推動河長責任上下貫通、聯動一體、到邊到沿。堅持示范巡河盯末端,縣委書記、第一總河長帶頭開展巡河8次,暗訪督導11次,協調解決問題59個,示范帶動各級河長巡河3200人次,發現整改問題952個。
緊抓“三個重點”,改善河流環境面貌。山陽縣堅持保護與治理雙向發力,加大監管執法,開展河流“清四亂”行動,拆除違建14處,清理沙堆8萬多立方米、垃圾26噸,取締非法砂石加工點6個,4個國控、2個省控水質監測斷面穩定達標。實施中小河流治理3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57.9平方公里,生態修復36.8平方公里,綠化岸線15公里,靳家河等3條河流通過市級幸福河評驗。推動水利部反饋的422個衛星遙感圖斑全面完成復核,省市交辦的16個河流問題全部整改銷號,自查59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突出“三個建設”,推動科學用水管水。山陽縣新增水利建設投資9000萬元,實施農村飲水提升工程13個,建成“萬人千噸”水源地2個,磨溝水庫配套水廠及管網工程進展順利。緊抓節水試點建設,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等“三條紅線”,創建節水型機關28個、企業11個、小區13個,建成全省首個河長制景觀公園,國家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創建持續鞏固。狠抓安全能力建設,修繕雨情監測預警設施21處,加固河堤8.1公里,除險水庫1座,安全鑒定水庫4座,改造升級液壓壩6個,防汛能力明顯提升。
健全“三個機制”,推進常態長效監管。健全述職考核機制,把河長制落實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述職考核,對15個先進單位和14名優秀河長進行表彰,對履職不力的2名鎮級河長、5名村級河長進行問責。健全行刑銜接機制,實行“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河長+法院院長”工作機制,開展聯合執法12次,發出檢察建議書10份,查處違法案件12起,提起公訴5人。健全群眾監督機制,推行“官方河長+民間河長”,設立河道巡查公益性崗位717個,聘請監督員12人、民間河長2人,開展“世界水日”等宣傳活動6次,群眾舉報曝光河道問題 12起,形成全民共管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