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縣區之窗 > 縣區動態 > 民生資訊

      探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致富密碼

      探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致富密碼

      2018-05-03 10:33:46

      來源: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

         ——山陽縣法官鎮福青山茶產業發展之路

        文/圖 本報記者 李亮

        人間四月芳菲天,青草綠葉滿山巔。四月的山陽大地,芳草泛綠,鳥鳴蝶舞,如詩如畫。在法官鎮黃家店村的福青山上,陽光在茶園上空鋪開萬道金光,山巒被染成一層金色?諝庵袕浡幕ㄏ,翠綠欲滴的茶樹中,間或傳來銀鈴般的笑聲,氤氳著返璞歸真的自然韻味。

        一個年輕男子剛從山腳下的廠房里走出來,看到眼前的景象,笑意蕩漾在臉上。沒過多久,他也跑到茶山上,與茶農一起共享豐收的喜悅。“只采一芽一葉,千萬別傷了茶樹。”他一遍遍細心叮囑著采茶人。

        年輕男子便是劉海鋒,一個致力于打造高山有機茶的人。

        與茶“一見鐘情”

        今年30歲的劉海鋒出生于山陽縣寬坪鎮。2005年前后,其父親在法官鎮工作,發現了當地土壤和環境適宜種植茶葉,就開始組織群眾嘗試種植茶葉。但是隨著其父的退休,當地茶產業發展一直處于停滯狀態,不能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也是在這個時候,大學畢業的劉海鋒選擇回到家鄉,繼承父志,致力于茶葉產業的開發。從此,他與茶葉結下了深厚的緣分。

        “老百姓種茶比較分散,不成規模,加之生產條件落后,自己摘自己炒,生產出的茶葉品質低下,售出價格低,與付出不成正比。”劉海鋒說。針對這一情況,他對父親提出建議,要擴大種植規模,進行科學化管理,提升茶葉品質,塑造自己的品牌;把原來小作坊的加工廠改成現代化、連續化、清潔化的企業;進行品牌運營,擴大銷售市場,提高山陽整體茶葉的知名度。

        家人漸漸也發現劉海鋒對種茶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聽到他對茶葉發展現狀的分析后,家人非常支持他加入種茶行列,并鼓勵他注冊成立了福青山茶文化有限公司,專注地投入種茶的事業中。

        種茶處處有挑戰

        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歷經坎坷才能使你變得更強大!在種茶的道路上,劉海鋒也千般跋涉,萬種找尋。

        起初,劉海鋒決定把基地選在父親一手打造的法官鎮黃家店村福青山。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流轉土地,這期間,他遇到了很多困難。租地要跟老百姓打交道,多數老百姓都積極配合,個別老百姓不愿意租,需要多次上門勸說,還有的租給公司幾個月后,等把茶樹栽好了,說要收回。最難的一次是公司要建集中連片基地,一戶群眾不支持,經過多次溝通,把青苗補償翻番后,他才愿意租。結果,公司把茶樹都栽了一年后,那戶人家卻要收回。沒辦法,最終公司還是把地還給了老百姓。劉海鋒卻以德報怨,還教給那戶群眾科學種茶的方法。

        “無論做什么,都要認真學習,不斷摸索,才能快速成長、進步。”引進新品種也是擺在劉海鋒創業初期的一個難題。為此,他去了很多地方考察,幾經輾轉,多方挑選,最后從浙江買回茶苗。“那個時候還沒有經驗,買的苗小,質量差,成活率低,公司因此受損很多。”后來,他通過多方學習,吸取經驗,他才總結出了購買茶苗的經驗。

        用心做一杯好茶

        因為一杯茶味染了一種心情,讀懂了時光需要的不過是一顆平常心。

        多年來,劉海鋒嚴格把關每一道茶葉制作程序,對茶葉進行科學化管理,公司所產出的茶葉因其香高味濃、回甜耐泡、營養豐富,具有湯綠明亮、滋味鮮醇的品質特征,深受消費者的好評。逐年下來,劉海鋒的客戶大幅增加。如今,公司在商州、丹鳳、商南和西安、北京、蘭州等地開設直營店。

        近年來,公司依托山陽、丹鳳、商南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和生態環境,緊緊圍繞“基地建設天然有機化、加工質量衛生清潔化、營銷服務平臺多功能化”三大特色建設目標,按照“提高科技保質量、誠信經營拓市場、擴大規模創效益”的宗旨,全力打造了“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市場開拓”的產業運作模式,并自建生態示范茶園,在山陽縣工業園區還建有專門的茶葉加工廠房,實現了區域加工、產品質量規模統一化,茶園管理科學化和專業化。

        在劉海鋒的努力下,公司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已有茶園6800余畝,周邊茶園45萬畝,農民合作社5個,初制加工廠6個,精選包裝廠1個,研發基地1個,研發中心1個。年產干茶1000噸,綠茶、白茶、紅茶等高中低檔茶葉20余種。

        “售茶售的是人品。”這是劉海鋒的觀點,他也是一直這么做的。除過嚴把品質關外,公司在售后服務方面也做得相當好。經公司售出的茶葉,第二年新茶出時還沒有賣完的,直接退回公司換新茶,這是他給經銷商提供的保障,也因此而受到很多消費者的信賴。

        吃水不忘挖井人

        “做企業就像做人一樣,不能忘記造福一方百姓這個根本,它是一個企業最光榮的使命和最該履行的責任。”劉海鋒告訴記者。針對當地茶農種植、管理技術落后等問題,他利用空閑時間經常深入茶園、種植大戶,向茶農講授茶葉的采摘、制作技術,及時解答茶葉生產、加工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大大提升了茶葉的產量和品質。

        看到村里有不少貧困群眾沒有工作,劉海鋒就按照實際情況,主動細心地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能進行田間勞作的就去種茶、采摘,老人、行動不便的就安排他們進行茶葉挑選等輕活,凡是在他的茶葉基地里上班的,不僅增加了收入,同時也獲得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快樂。今年44歲的屈世才就是他們中的一個,因兩個孩子上學,他也成了貧困戶。自從公司成立后,屈世才就一直在基地里上班。去年,他將家里的地大部分流轉給公司,一年下來能收入2萬元。因為他吃苦能干,劉海鋒讓他負責基地的管理工作,他的媳婦也給廠里幫忙做飯。“以前四處打工,沒能好好照顧老大,現如今老大都上大學了,感覺到很遺憾,自從公司在這里建了基地之后,我和他爸都在基地干活,照顧老小方便多了,還能掙錢領工資,全家人都很高興呢。”屈世才的媳婦說起劉海鋒,感激不盡。

        陳金貴今年60多歲了,他的家也在劉海鋒的種茶基地附近,他家里種植了四五畝茶葉,采摘好后直接賣給公司,一個茶季能賣2萬余元,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茶園里采茶。“我家的在親戚朋友的幫忙下已經采摘完了,最近都是在給基地摘,我手慢,每天能摘5斤多,按斤稱,基地還能給我發100多元工資呢。”陳金貴笑盈盈地對記者說,“你看我一60多歲的老頭,到哪里人家還給發工資呢?”

        “基地在我們黃家店建成后,別提有多好了,原來我們要出村子,家門前那條河根本沒有橋,一到下雨天過河就非常艱難,小孩子要上學的,大人都要給背著,自從在這里建茶園后,人家幫忙把橋建了,老百姓干什么都方便多了。”正在采茶的婦女張冰蓮說。

        據屈世才介紹,目前,公司租了附近50多戶群眾600多畝地,除過付給群眾租金外,老百姓還可以在基地上班,基地常年雇傭當地老百姓20多人,采茶季節用工量大,每天需要六七十人,優先雇傭貧困戶,每人每天在茶園平均收入120元。公司還統一收購當地老百姓種的茶葉,讓老百姓種茶無后顧之憂,貧困戶也可入股公司的合作社,實現分紅。

        夜漸深,勞累了一天的采茶人帶著安詳的笑容進入了甜甜的夢鄉,只有那濃濃的茶香仍在黃家店的夜空中久久停留散之不去,相信黃家店人的致富夢不久就會實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法官鎮黃家店村位于山陽縣東南部,天竺山腳下,這里山高谷狹,環境優美,無任何污染。茶園里的茶樹可以說“朝餐云霧,日吸豆漿,夜飲山泉,長聽鳥曲。”茶園與化肥、農藥、除草劑、激素等絕緣。因為,劉海鋒一直沒有忘記,他要打造高山有機茶,他也為此努力著。近年來,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堅持創新,聯合科研院校不斷研發新品種、新產品,和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商洛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建立了緊密的合作研發關系,并在傳統茶加工方面取得了突破,2014年基地取得“有機”綠茶認證,產品榮獲消費者信得過產品、國飲杯一等獎、國際名茶評比金獎等二十幾項榮譽。在研發方面已經取得6項加工技術方面國家專利以及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天然有機綠茶的清潔化生產工藝”。公司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生產規模和銷售規模位于山陽縣前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保護好家鄉的綠水青山,打造出享譽全國的茶葉品牌,讓全國乃至全世界人都能品嘗到中國最北端的高山有機茶。”劉海鋒說。

      • 相關閱讀
      • 商南掀起學習宣傳《梁家河》熱潮

          本報訊(代緒剛)近日,商南全縣上下掀起學習《梁家河》熱潮,并組織開展系列學習宣傳活動報道,組織刊播系列評論和理論文章,探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起點、實踐起點和情感起點,深刻體悟習近...

        時間:05-18
      • 丹鳳對扶貧項目資金集中“體檢”

          本報訊( 璩宏偉 ) 近日,丹鳳縣深化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扶貧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專項督查,確保扶貧資金使用規范、安全、有效。   據悉,這次專項督查從5月10日開始,到6月30日結束。分自查、專項督查、...

        時間:05-17
      • 實施增減掛鉤 助推脫貧攻堅

          今年3月,國辦出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管理辦法》,允許深度貧困地區節余增減掛鉤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這是國家為貧困地區量身定做的“超常規”傾斜政策。商洛如何把握這一機遇,...

        時間:05-17
      • 中村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本報訊(曾亮 葉敬禮)今年以來,山陽縣中村鎮積極探索“三變”改革新模式,不斷開拓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為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的基礎。   搶抓機遇“謀”。中村鎮學習借鑒貴州六盤水、榆...

        時間:05-17
      • 山里村支書客串教授 走進西安高校講黨課

          本報訊(代緒剛)5月10日下午,應西安財經學院黨委邀請,商南縣十里坪鎮梁家墳村黨支部書記劉學虎、村監委會主任胡本勝前往西安財經學院,為商學院會計專業學生第一黨支部全體黨員講黨課,客串了一回大學教授!...

        時間:05-17
      • 西口回族鎮“黨員鄉賢”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

          本報訊(安明 海小松)鎮安縣西口回族鎮積極選樹威望高、口碑好、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道德感召力的基層優秀黨員組建“黨員鄉賢”隊伍,以群眾身邊的先鋒模范服務群眾,在民族鎮黨群干群間架起了連心橋。...

        時間:05-17
      • 商南大力實施城鄉“紅喇叭”工程

        “2018年,我的承諾是:政治堅定、對黨忠誠,統攬全局、推動發展,團結民主、秉公用權,嚴于律己、清正廉潔,從嚴治黨、嚴懲腐敗。...

        時間:05-17
      • 不忘初心在路上不忘初心在路上扎根基層終不悔扎根基層終不悔

          文/圖 齊勇  因為心中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他如同一棵執拗的樹,扎根山區,更扎根在食藥監管的第一線。十四載任勞任怨,十四載風雨同行,只因他心頭熱血難平。他就是柞水縣乾佑街道辦事處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所...

        時間:05-16
      • 古城鎮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本報訊(劉衛鋒 李江龍)洛南縣古城鎮以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和保障師生安全為重點,主動作為,在全鎮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校園安全及周邊環境集中整治活動,有效打擊和防范校園安全事故發生,全力維護校園周...

        時間:05-16
      • 丹鳳開展防災減災宣傳

          本報訊(記者 方方 通訊員 王亞玲)近日,丹鳳縣氣象局、縣國土局、縣民政局、縣住建局等多個單位在縣城北新街聯合開展了“5&middot;12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向群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   據了解,...

        時間:05-16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