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程方圓)今年以來,商州區緊緊圍繞“陜南山地森林化”戰略和“生態商州”建設目標,緊扣“國土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戰略要求,堅持以林業生態建設為根本,以城周及重點區域綠化為重點,以森林資源安全為保障,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大力推進現代林業發展。
壯大林特產業,建設“綠色銀行”。整合利用林業資金700萬元,高標準完成核桃經濟林建園0.8萬畝,建成核桃高接換優示范點6個2000畝、板栗低產林改造0.5萬畝,傾力打造陳塬街辦上河村、楊峪河鎮任村等10個區級核桃精品示范園和楊峪河鎮任村富硒有機核桃基地建設。堅持以“三書三長”核桃經濟林包抓示范點為重點,搶抓科管時令,完成核桃、板栗經濟林科管2.8萬畝。同時,大力發展中藥材富民產業,著力打造“商藥”品牌,完成夜村鎮2500畝、沙河子鎮2000畝、牧護關鎮1000畝中藥材基地建設,累計種植中藥材0.7萬畝。
強化森林管護,守好生態屏障。嚴守森林、林地、濕地、物種四大紅線,加強林地定額管理和重點區域林地保護,確保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部門分工負責制,開展“查隱患破火案”等專項行動,突出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火源管控,開展常態化全方位督查檢查,做到區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組。同時,不斷強化以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和服務保障等為主體的防控體系建設,有效提高有害生物防控能力。
釋放生態紅利,助力脫貧攻堅。制定印發《商州區2018年生態效益補償實施方案》《商州區2018年退耕還林政策兌現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政策兌現標準和時限,確保及時足額兌現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提高貧困群眾轉移性收入。同時,積極開展林業技能培訓,將生態扶貧工作與深化林業改革、加快生態建設結合起來,促使貧困群眾在參與生態建設中增收致富。一季度,累計續聘選聘1070名村級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現全部投入管護工作;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政策兌現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面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