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郝家芳
他10多年奔波在鎮安縣的村組院落、房前屋后、溝溝叉叉、坎邊地頭,只為該縣核桃產業達到豐產、高產、穩產,讓群眾的核桃樹成為真正的“搖錢樹”和“致富樹”。他就是剛過41歲的鎮安縣核桃產業辦干部黎世杰。
黎世杰和核桃結下了不解之緣始于2002年。當時他在米糧鎮林業站工作,在隨縣核桃產業辦負責人下鄉過程中,看到技術人員在給群眾嫁接核桃樹、講解核桃管理知識時,群眾聽得很認真,他在一旁聽后,也對核桃栽植技術和后期的管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2008年他從米糧鎮林業站調入縣核桃產業辦工作。
隨后,在實際工作中,他通過調研發現,全縣自1999年退耕還林以來,種植的實生核桃樹普遍存在掛果少且晚、果實品質差、見效緩慢等問題。于是利用縣核桃產業辦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業務聯系的優勢,聯合3家單位在永樂鎮八畝坪村、孫家砭村,回龍鎮水源村、雙龍村,米糧鎮水峽村、門里村等規劃6處500畝以上的核桃高接換優科技創新示范點,再從楊陵引進“西林三號”和“香玲”兩個優良品種,采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最新試驗成果“插皮舌接、扎膜保溫、報紙遮陰”的方法進行嫁接改造。嫁接改造后的核桃樹第二年就全面掛果,5年后,這6處示范點每年增加產值200萬元以上。
6處改良示范點的核桃增產,激發了群眾對核桃科管的熱情。從此,他抓住時機先后在縣職教中心、農廣校、各鎮辦勞保所、縣財校等培訓機構,累計授課160多期,培訓技術干部、農民技術員2萬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萬多份。通過這些技術培訓,現在全縣有200多人熟練掌握核桃科管技術,80多人加入到核桃科管嫁接技術服務隊,還吸收50多名年輕力壯有果樹管理愛好的貧困勞動力,實現勞務脫貧,400名群眾掌握了核桃嫁接、接后管理、大田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領。近兩年,他把參加培訓的學員拉進群,按時提醒他們做好核桃科管,隨時解答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指導他們正確認識病蟲害,合理科學的防治。同時在全縣成立了8支核桃產業技術服務隊,巡回各核桃產業基地開展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木綜合科管工作。
2012年,鎮安縣要在回龍鎮雙龍村創建核桃高接換優科技示范點。剛過完元宵節,黎世杰就和回龍鎮林業站負責人來到雙龍村,原來這里有片350畝實生核桃園,核桃樹是10年前栽下的,但群眾幾乎沒有收益。他看到長勢健壯,很適合嫁接改造,便建議對核桃園進行高接換優,開始大部分群眾對核桃嫁接認識還不到位,心里也有一連串的疑惑,擔心國家拿他們的核桃樹做實驗田,嫁接的成活率有沒有保證?看到群眾不理解,他當天就和村上組織召開村組會議和群眾會,他拍胸脯給群眾保證,我們嫁接技術員都是從楊凌、黃龍等地聘請有10多年嫁接經驗的老師傅,嫁接技術沒問題。通過和村組干部耐心細致講解,大部分群眾同意將這片核桃園進行嫁接改造。
群眾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從楊凌聘請的4名技術員和雙龍村聘請的9名群眾組成的嫁接工程隊經過20天的緊張作業,完成了嫁接任務。45天后檢查成活率,共計成活9206株,成活率達到97%以上。2013年至2017年春季,他連續5年帶領多名技術干部對該園進行施肥、修剪。這片經過嫁接和科管的核桃林2015年每畝平均產核桃65公斤,2016年平均畝產120公斤,產值達到75.6萬元。涉及這些核桃樹的98戶群眾戶均增收7710元。
黎世杰專心從事核桃研究工作10多年來,為了更全面掌握核桃管理知識,他購買了3000多元的核桃栽培管理資料書籍,先后參加陜西省興林富民核桃實用技術培訓、全國核桃高級研修班、商洛市“三書三長”核桃培訓班、商洛市核桃豐產栽培技術培訓班等核桃專題培訓20余期,他還結合工作實際在省內外刊物發表林業學術論文11篇。主持鎮安縣2011-2016年核桃產業中長期規劃方案的編制與實施、2010-2016年鎮安縣核桃基地建設作業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主持了鎮安縣核桃采穗圃建設、鎮安縣核桃良種繁育圃和鎮安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核桃基地建設等設計方案的編制20多項,其中參與的核桃良種栽培示范推廣項目榮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和鎮安縣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的核桃防災控害綜合研究與示范項目榮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至2017年連續7年被評為“鎮安縣優秀科技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