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走進柞水縣乾佑街辦梨園村,遠山近水在冬日暖陽映襯下顯得格外靜謐,一條條干凈筆直的公路在碧藍的天空下直通遠方,一座座白墻灰瓦的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于山水之間,一盞盞嶄新的太陽能路燈遍布群眾房前屋后,路燈上還懸掛著代表柞水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品——柞水漁鼓。來到這里就如同到了某個江南小鎮,人們會不由得放慢腳步,去感受那份鄉村生活的恬靜悠遠。
柞水縣梨園村的這份美得益于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建設。梨園村按照“漁鼓之鄉,康養勝地”的總體定位,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陣地服務四個方面著手,著力打造高品質鄉村振興示范村。目前,全村紅豆杉及花卉種植基地設計、土地流轉,核桃、板栗科管等工作已完成,村上建成了8戶農家樂、1個核桃主題公園,改造提升了博隆生態園,興修了村文化廣場(鄉村集市),路面平整、碾壓、硬化鋪磚,文化擺件訂制,旅游道路、門戶區及綠化、景觀小品建設都已完成。為了讓整村環境更加美觀,村上還啟動了河道綜合整治工程,為182戶居民的房屋涂上了整潔鮮亮的純白色,對69戶民居實行了院落整治和廁所改造并實行垃圾分類。通過整村河道整治、綠化亮化、田園種植工程等的建設,真正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產業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美麗鄉村。
梨園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建設只是柞水縣加快建設全省鄉村振興先行區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面臨被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全省鄉村振興建設先行區的重大機遇,柞水縣全力推進鞏固脫貧成果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著力加快建設全省鄉村振興先行區。柞水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將全縣劃分為9個片區,采取縣委常委包鎮、縣級領導聯村的方式,將指揮部建在工作最前沿。成立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和“五大振興、鄉村治理”6個專項工作組,組建產業就業、易地搬遷后續幫扶等16個工作專班,全方位抓好鞏固脫貧成果同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調整37名縣級領導包聯9個鎮辦,建立“八個一”機制和“六個必須”要求,統籌推進指揮調度、督導檢查。安排131個單位包扶81村(社區),同步下派第一書記81名、駐村隊員219名,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確保了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為了讓脫貧群眾不再返貧,柞水縣創新實施了“戶分三類”的工作方法,緊盯重點人群,將全縣所有農戶分為“一般戶、潛在風險戶、重點監測戶”三大類,先后聘請1451名村級網格員每周對轄區農戶進行一次排查,對農戶實行網格化管理,一旦發現風險隱患,及時報告村兩委會進行研判。同時按照《柞水縣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規定,通過農戶申報發現一批、鎮村干部排查發現一批、部門篩查預警發現一批、平臺監測分析發現一批、各類渠道監督監測發現一批等五個渠道,確保排查對象全覆蓋,按照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明確認定標準,落實幫扶干部和包聯責任人,常態化進行動態監測預警。
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要求,聚焦責任、政策、工作落實和鞏固成效重點,柞水累計監測農戶42173戶137557人,研判確定一般戶41861戶136564人、潛在風險戶175戶542人、重點監測戶137戶451人,綜合采用就業促進、產業支持、兜底保障等辦法,消除返貧風險戶90戶291人,確保返貧風險全面徹底消除。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唯一途徑,柞水縣從嚴落實后續鞏固提升舉措,先后為8111名各學段學生資助700多萬元、為31564名脫貧人口補助參保繳費490多萬元、為2347名脫貧人口報銷住院費用1200多萬元,建成扶貧產業園7個、社區工廠3個、扶貧車間5個,實現易地搬遷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2756戶4886人,確保了脫貧成果穩得住、能鞏固、可銜接。為了把綠色優勢產業繼續做大做強,柞水縣搶抓金米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西川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建設機遇,傾力培育“小木耳、大產業”,建成木耳大棚1960個,發展木耳9000萬袋,開發木耳深加工產品6大類16個,柞水木耳入選十四運會特許商品。圍繞深化“三帶一創”產業幫扶模式,柞水縣采取項目扶持、資金支持、主體帶動、農戶參與的方式,引領農戶參與產業發展,以勞務就業、土地出租、土地或資產資金入股等形式融入產業項目,38個涉農企業和農業園區帶動貧困戶9072戶,12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691戶,43個家庭農場帶動貧困戶144戶。
全縣發展林下種植1600畝,建成休閑農業示范點12個,夏糧總產量達1.88萬噸、畜禽產量達9940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達6.3萬噸,集體經濟純收益超5萬元的村達80%以上,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4%。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標準,農村人居環境的美化也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柞水縣集中優勢資源向農村傾斜,整合資金5000萬元,啟動了2個鄉村振興示范鎮、13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打造“五美庭院”和“星級衛生示范戶”1500戶。按照“六清六治六無”要求,扎實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發動干部群眾投工投勞1.5萬人次,投入機械2600多臺次,拆除廢舊廁所106個、豬圈98個,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310噸、農業廢棄物243噸,治理河道175千米,提升民居院落4284個。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柞水縣加快“9·23”等災后重建,先后完成農村房屋改造419戶,搶修搶通道路90條、橋梁24座,清理塌方97萬立方米,修復安全飲水工程156處、管網67千米,有效補齊了設施短板。
策劃::陳曉琴
組稿::朱恢軍 張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