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梅林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發揮的作用真大,我們公司的中藥凝膠貼膏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應用‘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入選2023年度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真正帶動了技術合作、成果轉化!6月28日,陜西盤龍藥業員工表示。近年來,柞水縣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完善科技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柞水縣成立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秦創原(柞水)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制定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科技企業技術改造以及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器”平臺等方案,把秦創原創新平臺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與鞏固創新型縣創建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等工作相結合,廣泛匯聚科技系統、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資源,形成了合力抓科技創新的工作格局。
同時,縣上搭建集科技資源共享、現代農業協同等“六位一體”的創新平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0家,申報星創天地2家、眾創空間2家,建成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圍繞培強“小木耳、大產業”,建成院士工作站、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木耳技術研發中心、木耳大數據中心和木耳交易中心等五大平臺,培育推廣木耳菌種7個,研發木耳深加工產品22類99種,引進和篩選道地藥材品種和優良種質資源50多個,推動了醫藥、木耳等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柞水縣圍繞培強康養旅游、綠色食品等五大產業,深入開展“科技三下鄉”“科技五進”等活動;選派470多名“三區”人才、科技特派員到企業、脫貧村、集體經濟組織指導科技創新;開展技能培訓10期,培訓1500多人次,推廣新技術52項,創建科技示范戶500多家,實現了脫貧村和企業科技人才需求的全覆蓋。
柞水縣依托56個科技示范基地、9個市級科技研發中心、8個市級示范園區,搭建資源共享、成果展示、技術培訓、質量檢測、科技金融、創新創業六大服務平臺,積極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項目,投入研發經費1300萬元,轉化科技成果13項,實現技術市場交易額6000多萬元。